大家好,古代二十多岁女孩雅称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古代女生20称什么时候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代二十多岁女孩雅称和古代女生20称什么时候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代女子二十岁称为什么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分别是古代时女孩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女孩十二岁为金钗之年。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十六岁称碧玉年华,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分别是?
女子: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男子: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
40岁称不惑,
50岁称知天命,
60岁称耳顺。
70岁称古稀,
80岁称杖朝。
90岁称合耄耋。
100岁称乐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wenwen.soso./z/q390798090.htm
古代对各年龄段女子的统称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撷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12岁(女)——金钗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各年龄段婚姻的叫法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号是什么?以下是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如豆蔻及笄要写明是哪个年龄段哈女孩7岁-----髫年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6岁(女)---破瓜、碧玉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其他统称和男女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时称各年龄段的人为什么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及笄(jí)——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桃李年华——指二十岁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古代称十一、二岁的女子为什么(最好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都有呀)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撷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12岁(女)——金钗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希望能帮助你!)
各年龄段的名称。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二十多岁女孩雅称和古代女生20称什么时候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